vivo前行:冲高端,稳第一!
音 频丨
手机行业,每隔几年,就会面临新的技术节点。
那些在新的节点领势而上的企业,最后都成了行业巨头,比如2007年的苹果。今天,手机行业又面临一个新的技术节点,其意义堪比十年前的智能手机革命。
谁将领跑这场新的竞赛?
过去几年,中国手机市场完成了新一轮洗牌。
各大手机品牌为了争夺行业第一,展开了激烈角逐。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中,vivo,又一次成了最大赢家。
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:
2023年第四季度,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.6%,在连续10个季度下降后,首次实现季度同比增长。
具体到品牌,2023年全年,vivo凭借16.9%的市场份额,夺得国产品牌第一。
另一份来自Canalys的公开数据显示,vivo同样坐稳了国产品牌第一的位置。
这并非vivo第一次登顶。事实上,过去两年,vivo一直是中国市场第一。
具体到产品上,vivo在2023年发布了搭载众多前沿科技的vivo X100系列旗舰手机,首销当日即打破vivo历史所有新机首销纪录,上市之后在600-800美元市场上份额位居前三,并凭借卓越的性能和体验,斩获微博年度高端旗舰手机奖。同年发售的vivo S18系列,iQOO Neo9、iQOO 12系列,以及折叠屏X Fold2和X Flip,也都打破了上一代首销纪录。
市场销量增长的背后,是过去一年,vivo在产品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突破。
2023年,用vivo执行副总裁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的话来讲,是vivo技术成果多点开花的创新大年。
这一年,多年长线布局,投入技术赛道的vivo,迎来了大丰收。
在影像领域,vivo推出了新一代自研影像芯片V3,其强大的性能,帮助vivo成为首家可实现4K电影人像视频的安卓手机厂商。
这一年,vivo还推出全新技术品牌——蓝科技,涵盖蓝晶芯片技术栈、蓝海续航系统、蓝心大模型、蓝河操作系统等多项创新技术。
尤其大模型方面,vivo更是一口气发布了5个自研大模型,覆盖十亿、百亿、千亿三个参数量级,业界领先。
基于这些大模型打造的蓝心小V、蓝心千询等APP,极大提升了手机的智慧体验。
蓝科技,可以说是vivo在技术创新上的集大成者,它不是某个单点创新的黑科技,而是一个技术品牌,一个创新体系。
正是在这个创新体系的支撑下,vivo不断实现技术和产品体验的领跑。
2017年5月,vivo创始人沈炜带着公司一群高管,去西藏体验了一次高原缺氧。
彼时,vivo营收刚破千亿,发展势头良好,沈炜却感到一阵凉意。
随着手机市场逐渐饱和,增长乏力,如何带领公司在这样的高原缺氧环境下继续跋涉?这是摆在vivo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经历了六年多探索,以及手机行业漫长的调整后,vivo的答案越来越清晰、坚定。
刚刚举办的vivo 2023线上年会暨创新颁奖盛典上,vivo创始人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总结了vivo近一年经营成果,并对vivo未来发展锚定了航向。
在沈炜看来,用户导向型创新是vivo打造极致产品的必要条件,也是vivo成功的基础。未来,还要继续坚持用户导向,回归本原,做正确的事情。
“企业经营的本质,就是要满足用户需求变化,创新都要从用户出发,才能让企业更有生命力,vivo的极致创新必须是用户导向型创新。”
沈炜的年终致辞里,强调最多的是两个关键词:用户和创新。
在科技行业,这两个关键词也是经久不衰的话题。然而,真正将两者融合在一起,做到极致的企业并不多见。
前有索尼,后有苹果,它们都成了伟大企业。
之所以难,是因为用户洞察不易,坚持更不易。很多声称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,在现实中往往变成了竞争导向。
堆硬件、拼参数……这在手机行业,一度成为风潮。
对此,vivo始终保持着警惕。创新只有从用户需求出发,才真正有价值、有意义,创新必须以用户为指挥棒。
也因此,沈炜一再强调:vivo的极致创新必须是用户导向型创新。“用户是产品的标尺,用户的痛点需求夯实了产品体验的基线。”
围绕用户需求,vivo确立了影像、设计、性能、系统四大赛道,并把设计驱动写进了公司价值观。
所谓设计驱动,不是设计师驱动,而是回归本原,去思考产品的意义。
以影像为例,vivo的长远目标,不是各种参数的提升,而是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,将专业级的影像能力赋予每个人。
为此,过去这些年,vivo在影像领域投入1000多名研发人员,围绕光学、算力、算法打造三大技术底座,通过软硬件协同、长期研究,不断提升手机影像能力。
比如,在光学领域,vivo联合蔡司,共同探索移动光学新可能,不断引领行业向上突破。
算力方面,自从2021年发布首款专业影像芯片以来,vivo一直在迭代。2023年最新发布的V3,为用户带来4K电影人像模式的全新体验。
这一年,vivo还全面升级了自研算法矩阵。同时,积极探索用AIGC等新技术,赋能手机影像。
这种软硬件协同、长期研究,可以称为耦合式创新。
今天,手机影像已成为vivo的一个招牌,其领先行业的体验,某种程度上,甚至改变了用户心智。
另一个用户导向的例子是蓝海电池。
随着手机使用越来越多,续航成为用户挥之不去的焦虑。这些年,手机厂商围绕这个用户痛点做了大量创新。
但,电池容量、快充速度、电池体积这个不可能三角,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。
vivo经过多年技术积累,打破了这个不可能三角。全新发布的蓝海电池,以极致轻薄、极速闪充,带来5400mAh的超大容量。
蓝海电池不仅极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,还在行业首发三大技术,推动了行业发展。
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,离不开生态赋能和产业链协同。
因此,在用户导向型创新的同时,vivo还以用户体验为核心,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创新。在这个过程中,用户再次充当了指挥棒。
比如,为了打造更好的移动影像体验,vivo在芯片方面和厂商联合定义SoC,与MTK联合定义的天玑9300,实现性能上质的飞跃,并与vivo自研影像芯片V3双芯互联,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。
目前,vivo有合作伙伴近400家,涵盖显示、拍照、电子、结构、半导体等众多领域,实现了真正的共赢。
对此,胡柏山表示:
“手机行业的繁荣不仅是一家厂商、一个行业,而是背后千万家供应链的集体繁荣。”
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,创新已成为手机行业的共识。
不同之处在于,vivo可能比别人更加坚持、更加聚焦。
当别人中途跑累了,停下来歇一歇,或者看到其他新机会,忍不住扑上去时,vivo始终坚持自己的主航道。
等他们发现vivo跑到更前面时,又着急着追几步。这一来一回,耽误了时间不说,还消耗了大量资源。
这种战略定力,在商业史上,是最稀缺的品质。
纵观历史上那些伟大品牌,很多都是在数十年,甚至上百年间,始终坚持做一件事,比如可口可乐。
vivo的战略定力,来自它本分的文化价值观。
与很多企业聚焦外部,以竞争驱动不同,vivo更强调内驱,强调回归用户需求本原,把产品做好。
正如沈炜所说,“智者为因,而果无须求,极致的用户导向和极致的科技创新是一切结果的因。”
为了种好产品、用户需求这个“因”,vivo以长线布局的眼光,将更多的研发资源,下沉到四大核心赛道。
比如在移动影像领域,vivo以单反为目标,规划了十年,甚至二十年的路径,一直在持续奔跑和投入。
当你专注于奔跑,专注于扎扎实实做科技,把每一个技术长赛道做深、做透,而忘掉行业起起落落的周期变化时,反而会成为那个成功穿越周期的人。
这些年,通过长赛道的积累,vivo逐渐打造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体系。
从蓝心大模型、蓝晶芯片技术栈、蓝海续航系统,到蓝河操作系统……这个以“蓝科技”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体系,基于用户导向,实现了多项技术领跑。
这些长线布局和技术领跑,最终使得vivo与苹果的差距大幅缩小。
尤其X100系列,在影像、OS等苹果用户口碑最强的点上,与对方已经相差无几,甚至还有胜出的地方。
AI大模型,更是体现了vivo埋头种因、长线布局的思想。
在大模型兴起之前,vivo已经在AI领域默默耕耘了很多年。
2016年,当谷歌Alpha Go震动整个行业时,vivo就在筹备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,并在两年后正式成立。
过去六年,vivo每年在大模型上的投入,都在二三十亿元以上。
没有这种长期投入的耐心和勇气,2023年,vivo就不可能在AI大模型上全面爆发,X100系列也不可能给用户带来惊艳。
AI大模型带给vivo的,还远不止这些。
过去十几年,vivo在手机这个黄金赛道上,完成了体验闭环、商业闭环,甚至在影像等领域实现了心智闭环,做到了行业优秀。
但要从优秀到卓越,vivo还需要等待一个技术节点。
AI大模型就是这样一个技术节点,它将给手机的交互体验带来革命性影响。
如果说,在AI大模型之前,手机还只是功能型的智能机,那么,有了大模型的加持,未来的手机将拥有大脑思考的能力,是真正的智能手机。
过去几年,创新乏力一直困扰手机行业,以致有人认为,它将走向衰落。
然而,今天的手机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。AI大模型的兴起,更将掀起手机行业一轮新的创新周期。
未来十年,手机行业依旧是黄金赛道。
而vivo就站在这个行业和技术的关键节点上,并且有了领跑的资本。
对此,站在年会舞台上的沈炜,一方面告诫自己的员工,要慎终如始,牢记vivo人的三大梦想:
第一,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。
第二,为用户创造世界一流的伟大产品和服务。
第三,打造世界一流的令人心动和热爱的伟大品牌。
同时,强调极致的创新、极致的用户导向、众乐是vivo实现三大梦想的必由之路,是差异化竞争的大逻辑,也是企业经营的常识。
另一方面,也对公司员工提出了殷切期待:
“企业从平凡走向不平凡,就是把常识做到极致。只要我们心存理想,行而不辍,必然就会实现。”
尊敬的读者朋友们,衷心感谢您订阅《华商韬略》,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,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,感谢支持,期待长久伴您同行。
华商韬略出品
主编:毕亚军 责编:周怡
美编:宋晓昱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部分图片来自网络、图虫创意、东方IC,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,不为商业用途,如有侵犯,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
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,欢迎关注
投稿、约稿、商务合作及建议
敬请联系:010-65580525
zy@hsmrt.com 周总监
◆◆◆
本文系网易新闻•网易号【特色成长计划】签约账号【华商韬略】原创内容◆◆◆“点赞”是喜欢,“在看分享”是真爱